小古的家在南郑区。去年就要走访,突发了一波疫情,计划搁浅了。说话算数,一定要来。
向南,到汉中盆地的边缘,朝巴山和米仓山行,导航一直提示“沿红军道”行驶。诧异中,路旁有纪念碑,原来这条路是徐向前、李先念带着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到四川巴中走的长征路。家访踏上红军路,别有意义。一路上是茶园、茶厂、茶店。
车停在她发来的微信定位的尽头,镇上,一面沿河一面靠山,镇口有人乘凉。没看到小古,迟疑间,车左旁的街边站起个汉子问,你们是不是来家访的?我们以为他是小古的父亲,说,是的。正要招呼,他摆了摆手,边说边带我们,“他们家修摩托车的,车右边是铺子”。说话间,小古和她的父亲从房里出来迎我们。汉子临走时说,你们来家访,街坊四邻都知道。
修车铺临街,七八个平米。门口停了台三轮摩托车,门里竖放了一张柜台,零零散散堆了些零件螺丝和扳手,墙角扔了几条破摩托车胎。地上一块油一块污。穿过铺子,小古和他的父亲把我们请进一墙之隔的后房。两房之间有楼梯上二楼,光线暗,黑糊糊的。后房和铺面大小差不多。
古师傅瘦而黑,穿着白色老汉衫,袖子卷起露出膀子,有些拘谨。递过去《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他一句一顿,看得很慢很细。看过信,古师傅的神色舒展。我们几个聊起来。他说,我们住在村里,离镇上还有十几公里,地撂荒了。我从90年开始修摩托车,在镇上修。过去生意还行。不过,租人的房子,老是辗,不稳定,换来换去。
疫情来了,这两年没开几天门,没做成正经生意。现在摩托车也少了,有点钱都买汽车了,修车的变少了……
他接着讲,娃娃读书一天补习班培训班都没有上过。自己考得大学。言语间,透了些自责。我们宽慰他,孩子读书,党和国家会帮助。
快到中午,古师傅要张罗饭菜,我们拉住他的手不让他费事。小古还要当向导,引我们到镇的另外一个同学家去。老胡送出来,站在他的铺子口向我们挥手。街边紫薇树下即是他的招牌,看样子是新做的,红底两行黄字特别鲜艳,“修摩托车修电动车”。
再难的日子,也会过去。上车后,我和同事觉得肩上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