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女,中共党员,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2008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放弃城市的高薪工作,于2009年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她主动申请到自然环境恶例,生活条件艰苦的,有”屋脊小学“之称的鹤峰县高原小学支教,现任鹤峰县营乡高原小学副校长。
邓丽毕业后在武汉冒知名培训机构找到一份老师的工作。"能当上老师,当时很开心”。邓丽说,他对工作要求也不高,当老师可以每天跟学生打交道,看着学生进步,是最幸福的事。可培训机构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如何保证学生上完一学期,下学期继续来上课,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近一年后,邓丽的绩效突出,但她快乐不起来。那时的邓丽,穿着时尚,每天出入写字楼,月收入4000元左右,在朋友和家人看来,是份很体面的工作。"可我越来越觉得空虚,我当老师不是为了成为赚钱机器”。2009年4月,她看到了省教育厅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非应届毕业生也可报考。她马上报名回老家恩施鹤峰,希望当一名"纯粹的“老师。通过考试,他被分到离县城最近的八峰中学。”八峰中学已经够好了。需要我的,是大山里的学校"。邓丽找到县教育局要求重新分配,去有“屋脊小学”之称的高原小学。从此邓丽在大山里找到了幸福感。
高原小学在地处高寒地带,海拔1800多米,环境恶例,条件艰苦。在邓丽到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2岁,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邓丽的到来,给学校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她对每位学生都给予关注和关爱,许多问题学生在她的面前变的阳光,积极向上,她也因此成为学生最贴心的朋友。在学校,她担任了一个年级的班主任,任教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了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课程多,任务重,但邓丽老师却从没有怨言。孩子们现在也学会了说普通话,学会了英语。他把学校的文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六一,全校孩子要坐农用车到二十多里外的集镇上,眼巴巴的坐在台下为别人鼓掌。然而邓丽到高原小学后的第一个六一,他组织老师们把破旧的课桌腿拒掉,拼成舞台;把泛黄的墙壁贴上图片,涂上色彩,和孩子们一起排节目,做道具,想创意。在邓丽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孩子们第一次在自己的学校过上了六一,第一次走上了自己的舞台。
近三年来,邓丽老师在学校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她注重引导,不断鼓励,让一个个羞涩的孩子变的自信,让一群群成长的孩子增长才艺。邓丽班上有个9岁孩子叫春琼,这个孩子以前很害羞,很自闭,每次回答问题总是怯生生的,经常低着头,不停地咬手指。邓丽不厌其烦的教她唱歌跳舞,用相机录下她的歌声,放给她听,引导着她逐渐放松自己,不断激发她的文艺兴趣。现在,春琼像个城里的小姑娘,落落大方。
近三年来,她还为孩子们募集到了新课桌,新衣服,学习用品等等,还为学校特困生彭少莲找到了资助。2011年10 月,她又努力争取,为全校孩子们募集到免费午餐基金20万元。这意味着,在此后三年里,全校每个孩子每天中午,免费可口的饭菜。
邓丽在这个偏远高寒的学校以呆就是三年,她从没怨言!用自己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有不理解的人说她是”傻女“ ,这么年轻来这里浪费青春。对此她只是微微一笑,依然把这份真挚的爱传递给这高山之巅的孩子们。
邓丽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讲述》等栏目先后10 多次报告她的事迹。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点评:邓丽放弃城市的优厚待遇 和生活,毅然选择去鄂西高寒山区,环境恶例的乡村支教。她每天行走的是崎岖的小路,住宿的是破旧的校舍,站立的是神圣的讲台,传授的是只是和文化,唱响的是爱生之歌,展现的是心灵之美。一个普通大学生,自从拥有“教师”的身份,她心中就有了爱与责任,就有了一颗高尚的心,一个坚强的灵魂。三年时间虽短,却实实在在地践行着“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只有”邓丽们”不断涌现中华民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点评人:湖北省教育厅原巡视员,现任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