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断裂的精神之链——10.24英雄集体

作者: 时间:2013-04-18 点击数:

2009 年10月24日下午,在湖北荆州长江宝塔湾江段,两名少年不慎滑入江中。来自长江大学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迎着呼救声,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手拉手结成“人链”,展开生命大营救。两名少年成功得救,但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同学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当天下午,平静长江边聚集了很多散步游玩的人们,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一些同学也在其中,他们在岸边享受着深秋和煦的阳光。

14日20许,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来人啊!有小孩落水了,谁会游泳啊!”在岸边游玩的人们循声望去,只见两名少年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机,广专5091班方招、土木0901班陈及时、广电5091班李佳隆、广电5092班徐彬程、会计5094班龚想涛、广电5091班张荣波等六名同学听到呼救声,冲出人群,从岸边不同的地方,来不及脱掉身上的衣服就直接跳入冰冷的江中展开施救。

与此同时,广电5091班何东旭和姜梦淋、黄检、孔璇、昌子琪、万丽莎、贾云芸、李立科、孟亮雨等同学很快手拉手挽成人链向江中延伸,协助跳入江中的同学挽救落水少年。

陈及时、方招、徐彬程、张荣波、和李佳隆等同学相继向距岸边相对较远的那名少年游去,当时这名少年求救的胳膊在水面时隐时现,方招、李佳隆等几名同学几经努力,一起将这名少年拖出水面,艰难的游向江中就近的一艘渔船,最后在众人的共同托举下,这名少年踩着徐彬程的肩膀爬上了渔船,该少年获救了!

龚想涛同学向距离岸边相对较近的那名少年游去,他克服江中洄流的巨大阻力后好不容易将少年推向了岸边,人链最前端的何东旭伸手从龚想涛手上将该名少年拉了过来并推上岸,但由于洄水力量较大,造成沙滩崩塌,人链突然“断裂”,该少年虽然顺利获救,但何东旭等人链前端的同学却滑入了洄水湾的深处。

由于江中水情突然发生变化,使本已因营救落水少年而体力不支的同学精疲力竭,江中和岸边的同学又马上展开了自救,沙市宝塔湾俱乐部冬泳队的队员们也赶来参加与营救因救少年而陷入困境的同学们。忙乱中,水性较好的徐彬程同学将李佳隆艰难地拖上岸后,再次返回江中和稍识水性的姜梦淋同学借助冬泳队员扔过来的救生圈将龚想涛顶上岸。在冬泳队员的帮助下张荣波同学被救了上岸;已营救了一名落水少年和两名同学的徐彬程抓住一个救生圈后艰难地游回了岸边。

但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同学终因在复杂的水情下营救落水少年造成体力透支,被江水吞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些来自长江大学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省份、甚至相互之间并不认识的同学与荆州市冬泳队的成员们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之时,见义勇为,自觉结成群体,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把救人的呼声当作青春的召唤,用满腔的热血直至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崇高使命;方招、陈及时、何东旭三名同学舍己救人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将永远成为引领青年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旗帜。

大学生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全国,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他们的事迹相继做出了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青联和省市有关部门,分别授予他们荣誉称号。英雄事迹报告团先后到人民大会堂和全国各地巡回报告,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授予2009年“感动中国”特别奖。

点评:长江大学10.24英雄集体抢救长江落水儿童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成千上亿的中国人。他们在时代的光荣柱上,用果敢与善良,镌刻上自己的名字。方招、陈及时、何东旭三位平凡的大学生,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奋不顾身的营救落水儿童,表现出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的道德风尚,他们的青春之花虽然过早凋谢,但是见义勇为的精神接力棒,如滔滔的长江之水,在中国大学生中将继续传递!

(点评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宣传部长李素矿)

汉江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  版权所有     主管:汉江师范学院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联系电话:0719-8846016(团委) 、8846030(校资助)、8846055(国防动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