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调适策略

作者: 时间:2013-03-28 点击数: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辅导员的多重职亚角色、年轻辅导员缺乏经验以及其较低的职业待遇使高校年轻辅导员产生自卑感、心理疲惫、焦虑和心理失衡。为此,首先,领导要重视和认可辅导员工作;其次,要理顺辅导员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再次,要加强年轻辅导员的培训,增强其工作经验和能力;第四要提高辅导员待遇,使其安心工作。

关键词: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

一、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主要指其对工作的职业化认同感、满意感以及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健康水准。特别是近年来,一大批年轻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年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高校的辅导员健康成长及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推动者,更应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工作的顺利发展,还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工作观念、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也超越了教育辅导员本身。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帮助者、心灵的聆听者和未来的规划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赋予了他们光荣丽神圣的使命,这一一特殊要求决定了辅导员要有更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方能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2.辅导员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辅导员工作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示范和感召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思想、意志、品质、情感和人格等心理方面进行复杂和奇妙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精神世界深层次、高品位的接触与交流的过程。辅导员的心理困惑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3.直接关系到年轻辅导员的健康成长

高校年轻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智力化程度较高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需要较高的判断力及决策力。他们既要扮演多重角色,又要面对业务培训、学历提高、职称评定等种种压力,还要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创新工作。心理健康的辅导员,表现出积极奋进的情绪,幽默开朗的性格,乐观愉快的心情,精神振奋,工作效率倍增;有心理问题的辅导员往往表现出心情郁闷、讨厌学生、怨天尤入等特征,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自我调适能力差,容易将负面情绪带人工作中,较难适应高校的教育环境。

二、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和认可。产生自卑感有些领导错误地认为,辅导员其实就是行政替补人员、学生生活老师,对辅导员工作重视和认可度低,而对辅导员的要求却不断提高,致使辅导员的辛勤付出难以得到领导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之产生挫败心理和自卑感。辅导员的工作成效难以确定,见效周期长,成果无法量化,工作成绩得不到即时的认可,而社会环境的各种挑战与学校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则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相当数量的年轻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跳板。低职业认同感导致心理困惑,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辅导员多重角色导致心理疲惫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他们往往身兼数职,工作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稳定、学生党建、学生干部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成才、贫困生工作等。有人说“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多元化的,往往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保姆”、朋友、师兄师姐等多重角色。作为教育者必须为人师表,博学多才;作为管理者,必须严于律己,以身示范;作为服务者,必须口勤腿勤,考虑周全;身为“保姆”,必须事无巨细,都要看到、管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负荷过度是使很多辅导员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而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相应导致了角色责任的广泛性,有限的精力与无限的责任产生矛盾时,就会导致高度的紧张和心理疲惫。

3.年轻辅导员缺乏经验,导致心理焦虑辅导员工作其有烦琐性、重复性、直接性等特性,又具有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的特点。高校年轻辅导员多数刚刚从学校毕业,工作阅历浅,往往经验不足。他们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心理经常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有时甚至担心出现事故被罚款甚至被辞退。繁冗的事务性工作,超负荷的运转,致使一些年轻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降低,造成心理焦虑和心理疲劳。

4.辅导员待遇偏低,导致心理失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他们与高校专业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相比,无论在工作任务、责任风险,还是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待遇,都相差很大。辅导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加之他们大都是聘任的辅导员,常常有“临时工”的心理,致使这些年轻辅导员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对职业发展感到茫然。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调适的策略

1.领导重视和认可辅导员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辅导员这一职业,社会各界应大力宣传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给予辅导员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为辅导员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领导要重视和认可辅导员的工作,要把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要鼓励年轻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加大对年轻辅导员的培养力度,在入党、提干、评优等方面给以适当关注。高校要把握辅导员队伍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四个环节,坚持“高进、精育、严管、优出”八字方针,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学生辅导员队伍。要建立高质量、重质量的选配机制,高标准、重素质的培养机制,高要求、重实效的管理机制,高水平、重机遇的发展机制,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使辅导员工作有方向、有地位、有作为。

2.理顺辅导员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学校领导应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配备专职辅导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条例,规范学生事务,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关心和支持辅导员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健全辅导员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形成心理普查制度,对辅导员的心理问题进行动态的追踪干预,有效地减轻辅导员的心理压力。要教育年轻辅导员有正确的角色认识和角色期待,要抓典型、树榜样,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年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强对年轻辅导员的培训。增强其工作经验和能力高校要加强对年轻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形成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岗前培训和心理辅导培训机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辅导员的素质;逐步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制度,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鼓励年轻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其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

4.提高辅导员待遇,使其安心工作

要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经济待遇等,及时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辅导员到领导岗位或设立相关级别的非领导职务,设立辅导员培养专项资金,明确辅导员发展目标;及时为辅导员排忧解难,让辅导员产生归属感。赫茨伯格激励理论认为,对人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得来的快乐、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高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劳动付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辅导员更快地成长和发展,增强其满意度和成就感;抓典型,树榜样,增加其成功体验的机会。辅导员队伍大多是年轻人,正值成家立业的年龄,经济压力大,适当提高其经济收入,能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其满意度。

汉江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  版权所有     主管:汉江师范学院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联系电话:0719-8846016(团委) 、8846030(校资助)、8846055(征兵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