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拼搏成为一种习惯
2016年秋,张鹏飞踏入了大学的校门。从在学校众多学子中默默无闻到以优异的作品一鸣惊人,从新闻“小白”成长为校园新媒体公众号的“大咖”,文学院2016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他熬过了700多个夜晚,创作出一摞沉甸甸的优秀作品,他终于“破茧成蝶”。
如今“张鹏飞”,在文学院几乎无人不晓。自入校以来,他就积极加入院报、新闻工作室等新闻实训平台,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采写编评技能。2年时间在市级、校级媒体上发表了130余篇新闻稿件,参与拍摄的《公开的秘密》在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特等奖。
拼搏是青春的底色
熟识张鹏飞的人对他的评价基本都是一个字——拼!张鹏飞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新闻策划、稿件采写和视频剪辑上,他白天经常奔波在各个“据点”收集素材,晚上在新闻工作室里剪片子、改稿子,凌晨两三点回宿舍已是家常便饭。室友笑称,如果联系不上张鹏飞,就到工作室去,准能找到他。
凭着较强的新闻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张鹏飞成为了学校新媒体运营的先锋。2017年5月,他在老师的推荐下加入了汉江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张鹏飞用了一周时间,关注了包括“新华网”在内的一千多个微信公众号,坚持每天浏览各大门户网站的主流新闻,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构思适合师生阅读的创意网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他原创的《在汉江师院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坦白说|汉师是这样的》等作品得到了读者们的较高评价,也让官微涨粉不少。
在第一次接到采访任务时,是采访该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得主郑俊丽。为了采访顺利进行,他曾连续几天熬夜翻阅郑俊丽在校期间所有参加过的活动、写过的文章以及所获得的各项荣誉,并向郑俊丽的辅导员、任课老师和同学等了解她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当时在食堂等学姐,手心里全是汗,心跳也在加速”他说。但因经验不足,他将近三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成了近20000字的文稿,拿给老师时把老师也吓了一跳。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白”,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后成为了众多学子的榜样。
2017年暑假正值农忙时节,张鹏飞每天都要在农田里给家里种的“打瓜”除草拔秧,有几天家里的房子在翻顶,他帮忙上泥。全身上下糊满了泥巴,像个泥人一样,胳膊疼得无法抬起。即使这样,张鹏飞依然没有忘记他负责的新媒体推文,一边劳动,一边还在思考近期官微的选题。恰巧当时正值学生填报大学志愿,他想到很多学生都需要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情况,于是很快他就有了选题的创意。但是农田附近是没有网络信号的。为了官微能够持续按时更新,他坚持每天吃完晚饭后,晚上十点多骑摩托车跑到十公里之外的楼房,寻找WIFI,利用网络更新文章。为了推送内容更加全面,张鹏飞不停地浏览学校各教学院系网站,尽可能地向各个老师和学生了解相关信息,了解各个文化景观的含义,以便更好地为同学和家长解答。编辑推文每次都熬到凌晨。有时因为白天干活太累,晚上实在疲倦,他就在鼻子下面擦些清凉油提神。每天凌晨五点左右再赶回农田,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这样的生活贯穿了张鹏飞的整个暑假。
2018年对于张鹏飞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他执导了学校2018届毕业微电影《我们的芳华》。作为导演,为了拍好一个旋转的动作,他曾跪在舞蹈房的地上三四个小时,镜头拍好后膝盖青一块紫一块。拍摄时天气异常炎热,有一场戏是在杉树林附近,因为演员的情绪不到位、台词出现偏差,那场戏拍了三十几条,但仍然达不到他的要求。虽然已汗如雨下,但他坚持要拍到最佳效果,他便用自己心中的形象给演员讲戏,调动演员的情绪,直至拍摄成功。
张鹏飞说,拍微电影的历程就像走一段路,拍戏是缓坡,后期却是持续的上坡。难度大,时间紧,导致他在微电影上映前的三天连续泡在工作室,吃饭靠外卖,睡觉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因为素材多,微电影时长有限,他需要将片子一遍一遍地精剪,加上最终版,他的微电影共剪了7个版本。除了剪辑,后期的包装也很重要,但对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方面工作的张鹏飞来说是一件难事。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让电影的色彩更加符合所表达的主题,他借助网络自学了达芬奇调色和Ae做特效等技能。
拼劲儿同样被张鹏飞用在专业学习上。在学习上,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几年下来,专业课成绩稳居专业前列。为了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新闻专业的他还考取了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
创新是青春的飞翼
青春充满了好奇。作为新媒体运营者,创新意识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张鹏飞策划官微选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总是善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精品。
曾有一段时间,QQ里匿名发消息的功能“坦白说”在万千学子中火了,张鹏飞第一时间就想到,可以借此蹭热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宣传汉江师院,快刀斩乱麻,说做就做,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一篇题为《坦白说|汉师其实是这样的》的官微推文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大家纷纷点赞转发,表示很有新意。
2017年寒假期间,在家里玩手机张鹏飞突然想到要是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向师生展示学校不同方面的美,大家肯定会很喜欢的,于是他从大家日常接触最多的朋友圈和输入法为切入点创作了《朋友圈里的汉师有多美,你知道吗?》和《对方正在输入中...告诉你我对她深深的爱意》两篇文章,前者将各个系部、食堂、超市学校等校园特色都融了进去,并以第一人称与师生对话;后者是通过输入法所产生的记忆功能,将“在图书馆自习”、“去操场跑步”等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与创意相结合,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这引发了往届毕业生对母校和大学生活的怀念及正在享受寒假的同学对开学的期盼。
一天,张鹏飞躺在床上,边看手机边思考官微话题,突然被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戳中了泪点。他想起自己第一次离开家到异地读大学时,母亲在候车室外流泪的场景,从小到大,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少送他上过学,这不禁让他想到还有很多和自己有着类似经历的感人画面。于是,他起身打开电脑,以自己在大学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图文形式创作了《录取通知书:从此后,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有夏冬》一文,完成后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他这才松口气,倒头睡着了。
公益是青春的暖色
作为一个热情开朗、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张鹏飞用他的勤奋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还在用实际行动回馈学校和社会。2016年入校以来,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担任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磨砺品格。
2016-2017年,他多次参加交通文明劝岗和四方山菊花展等活动的志愿者,并多次无偿献血。2017年暑假,他在十堰市火车站小学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支教,给那里的留守儿童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音乐课。作为外行,音乐课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上课形式和选曲都让他颇费心思。为了准备的更加充分,他多次向小教专业的同学讨教,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视频教程。在准备好课件后已是晚上八九点,为了上一堂让孩子们满意的音乐课,他又自己找了间空教室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模拟讲课。由于准备充足,最终这节音乐课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他教的《明天会更好》和《我的中国心》这两首歌,孩子们很快就都学会了。
支教中,张鹏飞所带的班级有一个男孩,早年丧父,迫于生计,母亲早早就带着姐姐外出打工,留他一人在家里生活学习。在张鹏飞的提议下,他和几位支教的同学准备了食物一起去家里看望这个男孩。看到破陋不堪的屋子。张鹏飞带着大家一起收拾屋子、做饭、讲笑话、给孩子辅导作业,孩子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后来听说那个孩子考进了一所很不错的初中。
他的不懈努力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诸多荣誉。在汉江师范学院学习生活的几年中,他先后获得了微电影《公开的秘密》全国思政课微电影特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校园知行之星、2018湖北省大学生信仰之旅优秀营员、连续多次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和奖励。这些荣誉和奖励也在不断地激励着张鹏飞同学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拼搏已成为一种习惯。现在该校校园媒体中实习的张鹏飞,同时也在紧张备战专升本考试。他希望能够继续深造,学到更多的新闻理论知识,到更大的新闻实践平台去接受检验。他的“大咖”之路将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