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体制内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党政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和中坚。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不仅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且符合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的现状,有利于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的发言主要是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角度,结合我们学习中央及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南开这几年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与大家作一交流,请与会的有关领导和同行指正。
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职责不明确。辅导员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需要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但目前各高校普遍感到在一线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辅导员当作“多面手”来使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意图依靠辅导员来传达和贯彻,学生的困难诉求通过辅导员来反映和解决,似乎除了专业课程讲授之外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范畴。职责宽泛,工作繁杂,多重领导,多头管理,往往使工作陷入低水平重复。长此以往,既不利于辅导员个人发展,又必然造成工作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辅导员队伍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职业倦怠。
2.专业性不突出。辅导员在入行时具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加之缺少科学系统的行业培训和课程体系,一些辅导员未经必要的学习和实践便匆忙上岗,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信心不足、能力欠缺。在遇到以前没处理过的工作问题时,找不到对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作为支撑,往往凭借自身感性经验做出处理,再加上队伍整体上年龄结构偏轻,自身缺乏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导致部分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说服力不强、时效性差、教育效果不佳。
3.机制不完善。辅导员工作要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机制,考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职责不明确性使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不可量化性增加了考核的难度。所以尽管设立了辅导员考核机制,但由于暂时缺乏科学认识和系统规划,导致考核机制不完善,无法进行全面、及时、量化的有效考核,相应地无法形成客观、稳定的评价机制,在赏罚奖惩、提拔任用的过程中,不能提供确定的参照标准,增加了辅导员工作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无法基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激励体系,难于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客观上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
二、澄清认识,走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误区
在提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对策之前,我想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提出我们在认识和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关系,避免走入认识和实践的误区。
一是职业化不等于专业化。我们通常会提及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两个概念,其实两者存有异同。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更强调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所达到的状态和水平,侧重于职业本身的社会认同和制度确认。具体到辅导员而言,其职业化进程是以专业化为前提的,职业化是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度化体现,是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辅导员一定要走职业化的道路,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辅导员成为专家型的职业辅导员。
二是职业化不等于终身化。按照职业化的目标建立辅导员队伍并不等于要求每一名辅导员都要终生从事辅导员工作,人员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而稳定是相对的。事实上,专业化加上社会化才构成职业化的主要内容,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源和出路的多元化。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入口和出口延伸至更为广阔的社会大环境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辅导员推荐到党政管理部门甚至领导岗位,输送到教育系统以外的社会舞台去历练,通过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和高校与社会间的双向流动,保证新鲜血液的输入,丰富了队伍结构,形成辅导员队伍的立体式流动格局。
三是职业化不等于独立化。我们强调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并不否认兼职辅导员的作用,更不排斥一切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加入。在南开“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工作模式中,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导师)、管理干部、后勤服务人员等保持着定期的密切的联系,他们共同筑起了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石。“全员发动、专兼结合、全程参与、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始终坚定不移的方针,因此,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三、积极探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以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为前提的。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应首先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为学科支撑,以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为基本内容,引导辅导员将个人专业背景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高相结合,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
1.更新工作理念,形成政策支持系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既需要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需要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兼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南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技术评审实行序列单列、指标单列、评审单列等制度,建立了一套符合辅导员岗位要求和队伍实际的职称评聘机制。同时,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全校师资队伍的培训体系,辅导员的发展纳入全校干部培养系统,从而保证了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的延伸。
2.健全教育体系,形成培训支持系统。以专业化作为前提发展职业化,通过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培训和研修,构筑起辅导员立体化的素质结构和多方面的工作技能。南开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建立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努力发挥学术资源优势,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专业为支撑,建立了理论授课、岗位实践、课题研究等相结合的多层次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体系。这样,既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也为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还为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
3.规范管理体制,形成管理支持系统。推进队伍职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管理为基础。首先,制订《南开大学辅导员工作指南》、《南开大学辅导员工作手册》,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做到目标任务清晰,工作落实有章可循;其次,完善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实行了包括领导、同事、学生和自我在内的全方位评价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辅导员的发展和待遇直接挂钩,发挥奖惩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4.拓展职业空间,形成发展支持系统。要切实改变辅导员工作临时性、过渡性的态势,建设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必须做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我们正在为每一位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相应的努力措施。引导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之路,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如开展职业咨询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能力培训和资格认证,遴选优秀辅导员,设立辅导员工作室,着力培养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