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我校创新开展《劳动教育与美好生活》课程
作者:苗纯娇 时间:2024-11-19 点击数:
11月14日下午,我校《劳动教育与美好生活》课程迎来了一次特别的实践活动——“东风故里的劳动赞歌”。本节课采取理论与实践“1+1”的方式开展,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传承老一辈东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课程第一阶段,学生们在教室集合,由主讲人郑冉老师讲解东风故里的劳动精神与价值。课程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东风公司的重要角色,以及老一辈东风人留下的“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和“干打垒精神”,激发了学生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创业精神的敬仰。课程第二阶段,学生们集中前往放马坪古巷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们参观了“汽车模型博物馆”,深入了解了“东风故里”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东风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此次课程,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精神的内涵。

《劳动实践与美好生活》是本学期由学工处推出的一门通识公选课程,课程除了组织了“东风故里的劳动赞歌”这一特色实践活动外,还涵盖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在理论方面,课程安排了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教育的价值劳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时代发展、新时代劳动精神与大学生劳动素养等八个专题,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的深入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论内涵;在实践方面,课程安排了制作手工漆扇、生活技能课——包饺子、动物养殖、寝室收纳等系列转向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感受劳动魅力、培养劳动情感、提升劳动品质,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


本学期的《劳动教育与美好生活》公选课程是学校推进劳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我校作为湖北省最早开设劳动教育课的高校之一,坚守劳动教育课程28年。今年,学校《探索建立“六位一体”劳动教育清单制度》被确定为湖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未来将按照试点计划,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运行和保障机制,构建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建立课程劳育、生活劳育、专业劳育、创新劳育、服务劳育、文化劳育“六位一体”的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清单,重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初审:苗纯娇 编辑:马桑妮 责编: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