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财经系辅导员 李芬芬
开学初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李老师,你们班上的孩子是不是都低着头走路啊?”我一愣,同事解释道:“经常看到你在政工群发布失物招领的消息,由此可见你们班上的孩子总是拾金不昧呀。”听完他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
恩格斯说:“从一些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工作的头一年我时常感慨“90后”的学生过于自我,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缺乏,可是细想之下,这可能是自己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同时不也恰恰说明我们辅导员具有更多的作为空间吗?如果我们也主动去做一个“生活的记者”,善于从平时细节当中发现学生身上有价值的地方,不就可以因势利导、加以鼓励了吗?果不其然,当我开始尝试着以“新闻记者”的视角看问题,注意从那些日常琐事中细心观察时,居然从学生身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闪光点”。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一名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新闻记者”呢?记得2015级学生军训考核的那天早上,我发现班上有一名女生患了严重感冒,腿也疼的厉害,可是她为了不拖全排的后腿,并没有提出请假,相反他努力坚持参训,认真完成考核动作。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我当众表扬这位同学坚强的意志和极强的集体荣誉感,还在整个班级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同学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在艰苦的军训生活中学会了忍耐、坚强和集体荣誉感,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通过观察,我发现“90后”的这批大学生生在网络与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视野相对来说比较开阔,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他们头脑灵活、有创新意识,可塑性也比较强,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这些特点和优势是我们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可以凭借微博、微信等搭建思政工作“键对键”的平台,在“微传播”中弘扬正能量,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比如,每当我发现学生学习上有明显进步的时候,捡到饭卡、手机、钱包上交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QQ群、微博、微信上对这些典型人物和事迹给予宣传。现在同学们上课前都争先恐后抢占前排座位,渐渐地,上课讲话的人少了,请教老师问题的人多了,混日子的人少了,上自习做作业的人多了,不思进取违反纪律的人少了,团结同学齐心协力的人多了。与此同时,拾金不昧、乐于助人、服务同学也在我的班上蔚然成风。
所以,辅导员应当自觉做一名“生活的记者”,将学生视为一个巨大的宝藏,像挖掘奇珍异宝一样在学生身上寻找各种优秀品质和“闪光点”,用赏识教育的观点去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的优点和成绩,为他们指明努力方向,让他们真正获得被表扬、能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爬坡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进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